根据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北师范大学签署的《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横向合作项目,为进一步推动双高建设项目,2023年9月22日下午,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郭娟在实践楼阶梯教室为我校心理咨询专业百余师生开展催眠主题讲座。郭娟老师有着丰富的咨询经验,擅长催眠、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叙事疗法等多种心理咨询技术。
催眠在大众眼里是一个神秘的女子,她轻轻一挥手便能让人全盘托出,但是催眠真的是这样吗?郭娟老师用生活化具体化的朴实语言,举例生活中听到一首歌,看到一个物,从而唤起的情绪也是催眠现象。将催眠这一抽象概念通过形象举例与生活结合,化抽象为具体,为在座同学拨云开雾,轻轻敲开催眠神秘的大门,解读催眠背后的神奇奥秘。
郭娟老师从催眠的生理角度阐述催眠这一技术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来访者的杏仁核、大脑皮层、脑干在过去不良环境下的激活延续到了现在生活中相似刺激中,产生负面反应,这时催眠应利用潜意识与器官对话,植入积极想法,从而切断这种不良激活。人的意识力量往往易被大众低估,而催眠正是对此错误观念的有力反击。
催眠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祝由术”“萨满”,西方世界的“占星术”,皆与暗示有关,而暗示是催眠的一种关键方式。18世纪中叶维也纳医生麦斯麦尔提出“动物磁气流体学说”,催眠术科学嫩芽在麦斯麦尔笔下悄然萌发,如今通过郭娟老师让我们有幸能窥见苍天大树的一条枝丫。
催眠能读心吗?能让被催眠者任人摆布吗?这些都是大众对于催眠的误区,催眠是催眠师与来访者合作,激发来访者自我力量和掌控感。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而非支配,只要来访者不想,催眠师就无法进行下去。这里郭娟老师着重谈到“阻抗”与“个案概念化”的处理案例,为专业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郭娟老师温柔的语言中,讲座也接近尾声,这次讲座不仅让我们走进了催眠的世界,也让我们有幸能了解郭娟老师处理实际问题的逻辑角度,在讲催眠也在讲生活,这是一场知识的讲座,也是一次对于人生的探讨。我们是不是也在不经意间对自己进行了“催眠”呢?不过却是“我不行”“我不敢”这样的负面强化。人生漫长又充满无尽的变数,为何要自我设限?
临床应用离不开理论学习,心理咨询是一份助人自助且任重道远,关乎人类福祉的学科,心理咨询专业的师生将为此共同努力,履践致远。
心理青工教研室